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科技 > 科技资讯 >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金机构挑战与机遇并存

点击: 时间:2017-12-18 09:40 作者:美少女  来源:第一农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无疑给农村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改善金融供给,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农业侧供给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偏少。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县级及以下的机构网点后,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只剩下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成立的村镇银行大部分设立在县城,并未扎根农村地区。
  二是农村信贷投入力度偏小。受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发展规模较小、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因素制约,农村商业银行向“三农”的贷款投入总量偏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种类单一。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多数只提供存取款、销售理财产品、代收代付和贷款等业务。
  四是金融风险保障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农业保险品种不齐全,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五是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机制建设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市县没有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总额偏小,风险分担和资本撬动作用发挥有限。
  六是农村信用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一方面,地方政府多个部门之间的互相合作和支持缺少合力,再加上部分农村企业诚信意识较差,出现逃废债行为,使得信用建设工作推进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难度较大,涉农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标准,导致农村信用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
  一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和产业园区增加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业务重心下沉,贴近农村市场。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鼓励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力量。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形成开放包容、适度竞争、鼓励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辖内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产业特点,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发展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绿色农业生产,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农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打破农业只在一产中做文章的旧格局,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农村道路改造、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农村金融机构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增加更多的非信贷服务,向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加强与农村电商、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集农产品销售、消费品购买、小额贷款融资、投资理财等功能于一身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教农民使用,给农民放款,替农民理财,帮农民购销,促农民增收。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鼓励金融机构组合运用信贷、直接融资、租赁、期货、保险、担保等工具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农业农村风险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大投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积极开发和推广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设施农业保险,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保险需求。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的县级保费补贴。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
  五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议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村经济主体搭建融资平台,降低贷款门槛,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各种农业信贷产品的风险,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建立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完善相关产权确权登记、评估、交易流转以及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建立有效的处置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创造条件。
  六是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首先是要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的共同努力;其次是要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机制,合理确定反映农村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的信用信息指标,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使信用评价结果得到多方认可,促进信息共享,不断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最后是健全信用正向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努力营造重承诺、守信用的社会氛围。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农业发展农业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牛营养衰竭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牛营养衰竭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母牛配种时间及注意事项

    母牛配种时间及注意事项

  • 杨梅的特点,杨梅成熟时间

    杨梅的特点,杨梅成熟时间

  • 木棉树象征什么,什么时候开

    木棉树象征什么,什么时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