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科技 > 养殖技术 >

蜜袋鼯的繁殖困难吗?蜜袋鼯的繁殖注意事项

点击: 时间:2019-06-10 15:41 作者:老黑  来源:第一农经 

  蜜袋鼯是一种原产于澳洲地区的动物,由于其外形可爱而且带人友善经常被人类作为宠物饲养,蜜袋鼯的体型小巧,而且喜欢粘在主人身上,不仅可以在家里饲养,还可以随身外出散步等,给人增添了许多乐趣。如果你想要让其繁殖后代就要了解蜜袋鼯的繁殖方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蜜袋鼯的繁殖注意事项。
蜜袋鼯的繁殖困难吗?蜜袋鼯的繁殖注意事项
  小蜜宝宝一般在8-10个月左右进入成熟期,这时候的宝宝活动量明显增大,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开始不满足于只停留在主人胸前和肩膀,要探索更大的活动领地。公宝宝们开始有意识地标识自己的地盘,用身体各部分的腺体在笼子和窝上摩擦,留下气味。(大家不用担心那是什么难闻的异味,一般人对这些味道是不敏感的。)
  进入繁殖期,小蜜宝宝会在晚上发出类似小狗一样的叫声,呼唤同伴。有意思的是,一只小蜜在叫的时候,其它所有小蜜都会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静静地听。如果有母宝宝在身边,公宝宝就会起劲地用头顶摩擦母宝宝的身体,它的脑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秃的。母宝宝如果喜欢身边这个小伙子,会翘起尾巴在笼子里蹦来蹦去,慢慢地,两个宝宝就陷入爱河了。
  蜜袋鼯的交配时间一般在晚上,母蜜怀孕以后食量会明显增大。这时候要保证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同时注意提高蛋白质食物的比例。蜜袋鼯的怀孕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6至18天左右。小蜜宝宝都是以早产儿的形式出生的,产出后会凭本能爬到妈妈的育儿袋里,找到乳头并牢牢含住,安静地生长。
  一般每只母蜜一胎能生2个宝宝,生1个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超过2个就很难保证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存活了。小宝宝在妈妈的育儿袋里要待上2个月左右,直到长成了,袋子里装不下了才会出袋。
  这里要提醒大家,从母蜜怀孕到小宝宝出袋,一定要密切关注母蜜的情况。大多数公蜜可以做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照顾老婆,抚养孩子,可一旦发现母蜜和公蜜有冲突(比如打架、抢食),要及时将公蜜分开饲养。母蜜从怀孕起,蛋白质食物的比例要维持在50%左右,面包虫、大麦虫和白煮的熟蛋黄都可以,同时注意补钙。
  怀孕期间的母蜜一般脾气都很大,不要经常去打扰她,尽量给她一个安静、安全的空间,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翻动她的育儿袋,尤其是初次怀孕的母蜜。如果母蜜觉得食物不充足、营养跟不上,或者环境不安全,她会采取本能的极端措施,弃养或吃掉自己的宝宝,那就是很严重的后果了,相信任何一个主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好。
  小宝宝刚出袋时身上只有浅浅的一层绒毛,但可以看出花纹。出袋后一周左右会睁眼,毛也渐渐长长,活动范围慢慢加大。一般在宝宝出袋后十天左右就拿出来人工饲养了,在三个月前喂流食和软食,然后逐步增加固体食物的比例。
  蜜袋鼯妈妈与幼仔雌性蜜袋鼯的肚脐位置上长有一个育婴袋,幼兽都是以早产儿的状态出生,初生幼体会自行爬入袋囊中,然后在囊内哺乳而逐渐成长,雄性的个体较雌性大些,雄性由肚脐附近突出的睾丸辨认,成熟的雄体头上会掉毛,掉毛处会发出味道,嘴巴也会较红润。
  雌性的怀孕期只有16天,每次可产下四只幼崽,刚出生的蜜袋鼯,全身无毛,体重只有200毫克。成熟的雌雄体每年可交配2~3次,怀孕时间约3个礼拜,每次可产下1~3只幼体。幼体刚被产下时非常娇小,眼闭、全身无毛,只有2公克左右的重量,大概70天之后,幼体才会开始离开母亲的育儿袋,110天左右,它们便可以完全断奶自行进食。约在8-14月龄便可以育种。
  幼鼠(大约和一颗小胶囊的大小及重量相当)待在母亲的腹袋中,直到70日龄时才开眼,同时身上的毛也才生长齐全。这个阶段的幼鼯,可离开母亲的袋中,在环境中探索。在这个年龄前,若雌鼯不幸意外身亡,或者幼鼯因意外跌出腹袋中,人工饲养无毛幼鼯的存活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饲主千万不可因一时好奇,强行拉开襁褓中的雌鼯腹袋,免得幼鼯死亡。
  刚离开母亲的小宝宝不适应人工调配的食物,要有耐心少量多次地尝试喂食,直到小宝宝习惯主人给予的食物。一开始小宝宝晚上会饿,要找妈妈,会发出“咯奇咯奇”的叫声,这时就要辛苦主人给点吃的啦。如果是秋、冬季节要注意晚上的保暖,如果小宝宝没吃饱,是很难让自己身体保持足够的热量的,小爪子冰凉就是较好的警告。小宝宝的生命相对比较脆弱,新主人们可要多费点心哟。
  在蜜袋鼯养育后代期间其脾气会较为火爆,要尽量减少这期间对其的打扰,更是不要人为翻动其育儿袋,避免其受到刺激,发生伤害小蜜袋鼯的情况。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上一篇:怎么给肉牛驱虫?肉牛驱虫要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